吃药
一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
很多人觉得只要药进了肚子就得行了
殊不知吃药也是讲究的
不然很可能达不到效果
今天就给你们科普一下
吃药的正确“姿势”
服药时间的区别
1、空腹吃药
相对而言,空腹一般是指餐前1小时和餐后2小时,
完全空腹:是指清晨空腹(早餐前1小时)。
此时胃和小肠内的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基本不存在了,
药物在胃内刺激胃液分泌,引起胃的蠕动,能快速发挥药效,
如:肠溶片药物在胃液中不崩解,只有到肠道才能被吸收,所以必须空腹服用。
2、饭前服药
并不意味着吃了药就可以吃饭,
而是指至少离进餐15-30分钟时间,
如果离进餐时间太近,
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会阻碍药物在体内流动和吸收,
从而影响药效发挥,
如:促胃动力药适合在餐前30分钟服用,
可以充分附着于胃壁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从而帮助消化。
3、餐时服药
可指饭前饭后片刻或和食物同食,
一般是进餐少许后吃药接着继续吃饭,
如:阿卡波糖,一般要求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以降低血糖。
同时有些药需要食物中的油脂来帮助药物吸收也需要餐时服用。
4、饭后服药
指饭后15-30分钟服用,
利用食物的混合,减少药物刺激。
常见药大部分都是饭后服用,
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这类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大,
为了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建议饭后服用。
5、睡前服药
指睡觉前15-30分钟服用,
如:某些抗过敏的药,吃完后会出现嗜睡的症状,
需要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也适宜在睡前服用。
超实用的用药指南:
吃药应该坐着吃还是站着吃?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绝对不能躺着吃
因为那样,药物容易停留在上消化道
溶解后局部浓度很高
易造成胃粘膜损伤
胃不好的人最好站着吃药并用适当的水冲服
1、用药时间指南:
“每日一次”是指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服用;
“每日二次”是指早晚各服一次,
一般分别在早上8点和晚上8点服用;
“每日三次”是指将一天平均分为3段,
每8小时服药一次,这是最好的做法,
现实中如果没有精确到8小时服药一次,
问题也不大,除非处方中明确要求每8小时一次。
2、退烧药用药指南: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
退烧药都需要间隔4-6个小时才可二次服用,
而且一天使用的次数不可超过4次,
如果服用退烧药持续不退烧的话,
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就诊。
3、吃完头孢不能喝酒:
酒后用药或用药后饮酒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吃药不喝酒跟酒后不开车一样是铁律!必须遵守!
而且最好是停药7天内避免喝酒。
4、先喝水还是先吃药?
服用胶囊类药物需要先喝口水,可以防止黏在食道壁上;
喝止咳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因为糖浆会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减少咳嗽,立即喝水就会影响这个效果;
吃胃药不合适多喝水,一般只需要50ml水送服并且吃完药后半小时内都别喝水。
5、吃药后不能马上运动:
一般药物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吸收,
马上运动的话药效会大打折扣。
6、眼药水不能滴在眼球上:
滴在眼球上会刺激角膜增加眨眼次数,
眼药水会向外流,降低疗效。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用食指把下眼皮往下拉将眼药水滴到里面。
7、这些药物不能配热水:
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
但部分药物遇热后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
如:助消化类、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类、活疫苗、含活性菌类、清热类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