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乳腺癌发生率不断升高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容如何降低风险?
遂宁市中医院外一科游涛建副主任医师
为大家答疑解惑
1、正确认识乳腺癌
乳腺疾病通常都是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或人体代谢失调,从而导致女性的乳腺细胞发生病变或坏死,然后引发阶段性疼痛,严重时还会发展为乳腺癌。一般乳腺癌都难以被察觉,在发现时可能已经是乳腺癌中晚期。虽然乳腺癌成为困扰女性的首位癌症,但乳腺癌并不是一个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重返生活。
乳腺癌并非女性专利。据统计,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男性患者约占1%,也就是说100个乳腺癌患者中就有1个是男性。
2、五大症状要警惕
游涛建医生提醒,如果发现乳房出现了如下变化,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乳腺癌风险。
乳头的改变:乳头流出血性的液体,或乳头皮肤出现了糜烂溃疡结痂。
乳房外观的改变:乳房出现不对称,一侧大一侧小,或乳房皮肤和轮廓发生改变,如皮肤有红肿、破溃,橘皮样的改变或者酒窝征。
乳房肿块:最常见的是乳房肿块。
腋窝和锁骨上摸到肿块:觉得有硬块或者厚度有变化,需要警惕,因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症状。
疼痛:会有隐痛或者是刺痛的症状出现。
3、高危人群
乳腺癌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在中国45~54岁及60-69岁妇女,是乳腺癌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无婚姻史、无哺乳史;月经初潮早于12岁者,绝经迟于50岁者;母亲或同胞姐妹患有乳腺癌者;长期大量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尤其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产品和服用人工合成雌激素药物的女性。此外,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精神长期抑郁也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如果具有多个高危因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但是,风险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乳腺癌,不必过于焦虑,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坚持早筛。
4、早发现,早诊治
游涛建医生提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从2000年开始,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这意味着中国的年轻女性,更需要注意乳腺疾病的预防和筛查。
早期乳腺癌一般症状不明显,也容易被大众忽视,因此体检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乳腺钼靶和B超检查仍是常用且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手段。
5、做好预防工作
游涛建医生建议:女性25岁后每月自己检查乳房,40岁后每年做乳腺常规体检,保持规律生活。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自我检查。沐浴后,双手叉腰,观察乳房有没有内陷,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再用手指贴在乳房上,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切忌用手指挤捏,避免把正常的乳腺组织当成是肿块。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
定期做乳腺常规检查。针对中国女性,40岁以下群体可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40岁以上群体应当每年接受一次钼靶+彩超检查,及时发现疾病隐患并诊治。直系亲属中有患有乳腺增生疾病的女性群体,更要警惕一些,适当提高检查频率。
保持规律生活。平时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经常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减少或不食用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体,适当进食行气散结、高纤维食物。
调理月经。月经紊乱人群更容易患病。通过内分泌调理,也是预防乳腺结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