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顾名思义,眼底就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
由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这几个比较重要的部位组成。
眼底疾病有较高的致盲率,
如今已经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
58岁婆婆右眼视力仅为0.1,原来是眼底生出了“糖网”。6月2日,市民王婆婆因视力下降、视野模糊,到我院眼科找到周季家主任看病,结果发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已经累及到眼底黄斑区,出现了黄斑水肿。原来,王婆婆患有糖尿病已有7年左右,一年前双眼视力开始下降,但并未引起她的重视,以为是年龄大了,患上了白内障。直到近日,双眼几乎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发现右眼视力为0.1,左眼视力为0.3,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眼底三患”之一,其余两患分别是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堵塞,都是老年人常发的眼底疾病。为了增进大家对眼底疾病的认识,遂宁市中医院眼科硕士研究生、病区主任周季家为大家普及眼底疾病知识。
不可忽视的“眼底三患”:
黄斑变性:黄斑变性堪称视力的“第一杀手”,严重者可失去白天视力、色觉,甚至失明。由于黄斑位于视网膜上,视网膜发生损害后,不能再生,所以黄斑变性的视力损害很难治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能影响患者视力甚至于致盲。据统计,我国每10个糖尿病人中就有3个人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病较为隐匿,发病早期,患者往往难以察觉。等到发现视力下降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很严重,最后不但致盲,有时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疼痛剧烈,严重时甚至需要摘除眼球。
视网膜静脉堵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比动脉阻塞较为常见,阻塞可发生在中央主干,更多见于其分支。阻塞发生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广泛的出血、水肿和渗出物。视网膜静脉阻塞对视网膜的损害虽不如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所致那样迅速而严重,但也可以造成内层视网膜的广泛萎缩和变性。
如何早期发现“眼底三患”?
周季家主任介绍,患有“三高”的老年人发生眼底病变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如果眼部出现不正常,比如视线中出现蝴蝶斑,看不清东西、看东西变形、看东西有遮挡感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使病情恶化,给眼睛造成更大的伤害。
患者确诊糖尿病后需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检查时间需要根据病情程度而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的话,每一年需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如果已经发生了视网膜病变,每三个月到半年需要复查一次。
诊断眼底疾病的利器
通过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可以减少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风险。通过照一张眼底照片,就可以发现眼底疾病。近期,我院眼科引进了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能直接测量视网膜形态,切面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发现检眼镜、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易检测的DR引起的轻微黄斑水肿等疾病,有快捷、无创,不用散瞳的优势。该设备将大幅度提高我院眼科对于眼底疾病的诊断,使患者受益。
周季家主任说,眼睛是人体唯一能够通过检查直接看得见神经和血管的器官,也就是说眼底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器官的改变程度。如高血压病人眼底可见到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病人眼底可见毛细血管瘤、小的出血点和渗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的血管改变情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