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养胃?
多吃名贵药材有益健康?
......
健康误区危害大
若再不还原真相
后来可不止被踢出家族群那么简单噢
值此3·15来临之际 我们邀请了4名中医专家 针对一些中医养生误区 进行打假辟谣 误区一:养生需要吃点营养品 王幸栓 遂宁市名中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 在很多人的眼里吃点好的,或者营养品,成为养生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大部分人不缺乏营养,甚至还有不少人是营养过剩,想通过“吃点什么”来养生的想法已经有点过时了。 在中医养生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心情愉悦,是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规律生活,顺应四季晨昏的变化,是身体能够保持良好新陈代谢的重要保障。 合理均衡的膳食,是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保障。 充足的睡眠,是我们精力恢复和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标准的体重,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基石。 总之,心情愉悦、膳食合理、体重标准、规律生活、充足睡眠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健康身体的基石。 误区二:日走两万步对身体好 陈福洪 骨一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 一些人认为每天至少要行走一万步才能起到锻炼效果。 ✔ 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一味大量走路或会损伤踝关节和膝关节,中医上这种现象称为“过劳伤筋”。此举可能诱发滑膜炎、膝关节积液、踝关节水肿等疾病,有的人长期日行万步,甚至出现了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散步,推荐每天1万步左右较为合适。 误区三:多吃补品身体好 汤凤池 遂宁市名中医、副主任中医师、科教科副科长、中医博士 ❌ 部分人会自行选择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鹿茸、虫草等来泡茶、泡酒、炖菜。 ✔ 食疗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补什么,怎么补也很讲究策略。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除了平和体质,其余8种体质都是有偏颇需要调整的,因此要根据不同体质进补不同药材,服用中药的前提是“对症”,如果“不对症”就容易补偏。比如:人参、党参、白术适合气虚体质的人服用,红豆薏仁汤适合湿热体质的,不能抛开体质乱用补药,而且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毒性,过量服用会有损健康。 建议在用药材前,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滋补品。 误区四:喝粥养胃 钟涛 脾胃肝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 不少人认为粥养胃,特别是胃不舒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提议:喝碗粥,养养胃。 ✔ 《千金食治》中提到,粳米能“平胃气、长肌肉”,从中医的角度讲,早上是胃经当令,喝粥能养胃。有些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对食物的运化功能降低,如萎缩性胃炎患者,喝粥有助于食物消化,从这个角度讲,喝粥确实“养胃”。 在中医里,脾胃是归一个系统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当出现胃气上逆、反酸时,喝粥会随着胃气上逆来加重这种反酸和反胃的情况。因此,喝粥对于胃食管反流的人群是不适宜的。此外,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应减少喝粥的频率。 总归一句话,“喝粥养胃”一说,因人而异!